苏轼:南乡子·送述古
苏轼:南乡子·送述古
【南乡子·送述古】
作者:苏轼
原文:
回首乱山横,不见居人只见城。
谁似临平山上塔,亭亭,
迎客西来送客行。
归路晚风清,一枕初寒梦不成。
今夜残灯斜照处,荧荧,
秋雨晴时泪不晴。
赏析:
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,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。起首两句写词人对陈襄的离去特别恋恋不舍,一送再送,直到回头不见城中的人影,而那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翘首西望,不忍郡守的调离。这种从眼前实景落笔而展衍开去与由景入情的写法,不仅使人感到亲切,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。接下来三句写临平山上的塔,仍就眼前景物落笔,实则是以客观的无知之物,衬托词人主观之情。“谁似”二字,既意喻词人不像亭亭耸立的塔,能目送友人远去而深感遗憾,又反映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,而为友人的离去陷入深深的哀伤之中;同时,也反映了作者迎友人来杭又送友人离去的实际。
下片写词人归途中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。晚风凄清,枕上初寒,残灯斜照,微光闪烁,这些意象的组接,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,烘托了作者的凄凉孤寂心境。末句“秋雨晴时泪不晴”,用两个“晴”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,比喻贴切而新颖,加强了作者思念之苦的表现,读来叩人心扉,令人叹婉不已。
这首词艺术上的特色首先是将山塔、秋雨拟人化,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,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。这种手法,表现出词人不凡的功力。其次是衬托,上片“谁似临平山上塔,亭亭,送客西来送客行”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,“秋雨晴时泪不晴”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。本首词主要运用情景交一融的表现手法。
-
- 描写大草原的诗句
-
2024-06-23 11:45:52
-
- 杜甫:绝句·江碧鸟逾白
-
2024-06-23 11:43:06
-
-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
-
2024-06-23 11:40:19
-
- 诗经:二子乘舟
-
2024-06-23 11:37:32
-
- 刘敏中《玉楼春》:泰山高压群山小
-
2024-06-23 11:34:45
-
- 阴铿:晚出新亭
-
2024-06-23 11:31:59
-
- 王维的送别诗
-
2024-06-23 11:29:12
-
- 描写友情的诗句
-
2024-06-23 11:26:25
-
- 惜时古诗
-
2024-06-23 11:23:38
-
- 李贺:将进酒
-
2024-06-23 11:20:52
-
- 刘敏中《鹧鸪天·寿潘君美》:萱草堂前锦棣花
-
2024-06-23 11:18:05
-
- 刘敏中《黑漆弩·村居遣兴》:高巾阔领深村住
-
2024-06-23 11:15:18
-
- 抒发离别之情的诗句
-
2024-06-23 11:12:31
-
- 表达内心愁苦的诗句
-
2024-06-23 11:09:44
-
- 描述春天的诗句
-
2024-06-23 11:06:57
-
- 悔恨的诗句
-
2024-06-23 11:04:11
-
- 萨都刺:上京即事
-
2024-06-23 11:01:24
-
- 江上渔者的诗意
-
2024-06-23 10:58:37
-
- 五一劳动诗词
-
2024-06-23 10:55:50
-
- 赞美老师的诗句,粉笔无言写春秋
-
2024-06-23 10:53:04